國立中山大學精準醫學研究所合聘教授董立大成立「智慧核心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客製化人工智慧核心技術服務,解決各產業面臨的疑難雜症,已累計五件成功案例,今(十四)日與中鴻鋼鐵公司簽訂MOU。董立大為中山首位為創立公司而提早申請退休的教授,校長鄭英耀親自到場祝賀,給予深深祝福與支持。(見圖)
董立大二○一九年於中山大學成立AI中心,瞄準周邊企業,第一年就成功簽署九案,產學合作總額近一千萬,成果超乎預期;談到去年兢兢業業籌設公司,董立大笑說「已經習慣沒有假日的生活」。至於為什麼要離開學校創立公司?他表示,「我想試試看,可以走到什麼地步」,創立公司不只能專注投入AI產業,更能保障他的投資人,期待未來能從AI出發,扎穩馬步,投入大量產學合作。
董立大提到,過去五年來,Google、Microsoft、IBM等科技巨擘陸續在台灣成立AI研發中心,人工智慧的研發與應用已經形成一股不可逆轉的趨勢;台灣著力於人工智慧的引介、研究、開發,業界也期待藉由導入AI達到產能增加、製程問題預測、自動化協助、研發產品、優化製程等效果,但據他觀察,現行AI公司多模仿或套用相關套裝模組,成功率不到一成,該作法未能發揮人工智慧的最佳效能。
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指出,一年多前,董立大教授提及想要離校創設人工智慧公司,專心於人工智慧實務運用與技術研發,「當時我滿詫異的,因為放棄學校專任教職投入新興行業,需要相當大的決心」;人工智慧用於各項實務與教育發展,已成為重要一環,中山對於產學合作十分重視,也是校務發展重要指標之一,對於這樣優異的公司,學校也入股參與。
國立中山大學,簡稱中山,是一所位於高雄市鼓山區的國立大學
「人工智慧的核心技術在於演算法」,董立大直言,企業需求各異,目前尚未有萬用套裝軟體符合所有人的需求,因此,他們在前置作業就會審慎評估,與專業人員反覆釐清核心問題,客製化撰寫AI程式確保系統的成長性和延伸性,從單點問題進行AI協助,逐步達到AI置入全面自動化,結合跨領域技術改善舊製程,解決問題、增進效能、提高成功率;過去一年多來,已累計至少五件成功案例,並於今年九月設立「智慧核心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人工智慧核心技術服務。
退休後的董立大目前仍是中山大學醫學系精準醫學研究所合聘教授。他說,在醫學領域導入AI,有望推展精準醫學邁向新里程,目前醫界已成功透過表皮感測器、紅外線檢測、汗液檢測等方法,在生活中進行非侵入形式的長期監督,蒐集個人身體指數的大數據,未來小至偵測感冒徵兆、大至藉由家族DNA定序歸納家族心血管疾病特徵,都能藉由學習了上千名醫師經驗的AI輔助儀器監測,幫助醫生在實務上更精準診斷
國立中山大學南區促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台灣微軟今(九)日舉辦「亞灣雲平台 微軟新創加速器Demo Day」,十六家新創團隊輪番上台進行簡報,促成超過四十輪次以上的一對一創投、商機媒合洽談,展現「亞灣雲平台 微軟新創加速器」過去半年輔導成效;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處長何晉滄、高市府副市長羅達生、台灣微軟新創加速器召集人呂欣育、國立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中山大學產發中心主任林根煌皆到場見證並共襄盛舉。
微軟新創加速器於二○一九年成立,第三屆微軟新創加速器首度南下,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指導下,二○二一年中山大學產發中心、台灣微軟、資策會簽署合作,積極推動新創加速器資源落地高雄,催生「亞灣雲平台 微軟新創加速器」。微軟新創加速器進駐亞灣新創園並投注約千萬資源,攜手高市府與中山大學產發中心,扶植涵蓋數據應用、教育創新、智慧醫療、智慧農業及ESG永續發展等領域新創團隊共創國際商機。今年初「亞灣雲平台 微軟新創加速器」正式啟動,中山大學產發中心積極招募團隊,並建立完善輔導機制及推動應用串接在地資源,有效促成7+5例實質落地與輸出案例,成功打入教育、農業、電信、醫療等產業,展現國際大廠與在地新創之共創成果。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何晉滄處長表示,亞灣新創園持續聚焦扶植5G、AIoT、數位內容、智慧港灣等領域的新創團隊,這次藉由微軟新創加速器的雲端應用與國際鏈結能量、中山大學產發中心於南部長期耕耘的產業資源,完善亞灣新創園的輔導能量,讓新創團隊能夠更加穩健快速成長,邁向國際舞台,讓高雄成為最棒的5G AIoT的創新創業園區與實證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