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教育相較於社會教育而言是最有系統的教育之一,需要持續的修正、規劃與安排課程施行教育課程,才可以使學生因應社會需求;此外,學校的教育也對學生人格特質表現、價值觀念、專業技術有相當深刻的影響,其中專業教課程對於學生未來的職涯發展有最直接的影響力,也影響學生的就業能力跟薪資水平。若將教學現場的老師看成一個行動主體,除了意識行為基礎可以發揮功效之外,個人如何因應現實處境、妥協權變,在結構之中找到出路,也是探究個人動性的線索之一,針對教育現場層出不窮的各種現象,可以深入研究分析與解決問題的實在很多,例如:教師可以思考如何導入新的技術資源,開創跨領域教學合作。生產開發設計課程過去僅限於發想而缺少實作,加上近期筆者因參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USR計畫團隊而有機會跟高雄永安區漁會合作,在本研究執行過程中,永安區漁會可以提供適當的場域,所以可望透過本研究之執行讓生產開發設計的課程從課堂中衍生到場域。此外,更可以讓模擬發想的過程落實到實作及實際測試,對於課程的教學方式而言將是一大突破。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臺灣海洋教育中心今年度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委託辦理「永續海洋」教師增能工作坊,以及「氣候變遷議題」教師科普研習工作坊,推廣國內永續海洋之教育構思,並提升教師們對海洋教育融入課程的多元構思,一共舉辦了四場線上工作坊,和兩場實體工作坊(高雄與臺中),吸引超過二百名教師參與增能。
海洋大學臺灣海洋教育中心主任張正杰表示,除了鼓勵教師們研發、融入永續海洋教案,也希望可以增加教師對全球永續海洋趨勢的理解以及雙語應用的實力;「永續海洋」教師增能工作坊,著重在永續概念的理解,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各目標應用於永續海洋的設計發想。
工作坊邀請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何昕家副教授、社團法人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黃宗舜理事長、彰化縣立草湖國民中學鄭昭信主任、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邱瑞焜助理研究員、新北市立新店高級中學陳正昌主任及芬蘭奧盧大學教育與全球化碩士學程劉虹君博士擔任講師;針對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國際永續趨勢切入,帶領教師學員建立永續概念,並以國內外或自身推廣海洋教育的實例,鼓勵教師們設計相關教案,將永續海洋融入課程,也利用線上分組、問答等互動模式,為線上遠距增添教師共同備課的效果。
「氣候變遷議題」教師科普研習工作坊,分別於線上、高雄、臺中各辦理一場;線上工作坊首先邀請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張詠斌副教授、國立竹東高級中學葉鈞喬教師,替學員在氣候變遷趨勢、教案設計與課綱部分打下基礎。高雄場的實體課程,結合子題「里海雙語課程設計-以台江國家公園為例」,邀請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張詠斌副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葉庭光副教授,為台江國家公園的知識拉開序幕;另由國立竹東高級中學葉鈞喬教師、新北市立新店高級中學陳正昌主任、高雄市立前鎮高級中學劉育宏教師,三位講師一同帶領學員結合雙語技巧,進行教案設計實作。
臺中場次工作坊分邀請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葉欣誠教授,講解氣候變遷教育整合永續發展教育(CCESD)和國際發展,並由「玩霸教育」團隊蘇思揚與蘇慶龍講師,透過氣候變遷主題的桌遊體驗,讓學員們學習將桌遊融入海洋教育教學。
今年度參與的教師學員們,十分肯定課程的安排,他們並表示,未來希望持續學習海洋教育相關課程,也會嘗試將永續海洋意識,融入現場教學;臺灣海洋教育中心期許教師們,能將永續海洋知識、氣候變遷議題持續延伸學習和播種,提升全民海洋素養,讓海洋離永續更進一步!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英語:National Kaohsiung Marine University,NKMU),簡稱高海、高海大、高海科大、高雄海大,前身為臺灣省立高雄海事專科學校。是一所位於中華民國高雄市以海洋專業發展為主力特色的科技大學,曾於2008年更獲選為教育部技職院校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大學之一。2018年合併為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現為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楠梓校區與旗津校區。